土耳其黑海公路D010游记,通往Amasra的朝圣之路

为了一张网上看到的图片,为了去到图片上的地方,我花了整4天时间。

然而这期间,竟2次登上当地报纸,得到若干次免费吃住的礼遇,更让我体验到旅行的美好。

img

这里,是土耳其黑海畔的小镇Amasra

为了证明那张照片不是“照骗”,放一张我在同一地点拍到的:

img

比前面的照片还美有没有!

是的,那里美到无以言表——文章的后面,还有更多的美图。

然而让我印象更深刻的,却是这一路上遇到的,意料之外的美好

希望阅读文章的你,也能同样感受到这一切。


这张图,最早是在一位朋友的私人公众号里看到的。那篇文章写的,正是他“中了这张图的毒”,而决定在土耳其的行程里,加上这座并不为太多游客所知的海滨小镇。

“遗憾”的是,看到这张照片的第一眼,我也中了毒。

当时刚好在计划第二次土耳其旅行。于是,毫不犹豫把这里,以及它旁边的整条D010公路,都列进了行程里。

img

就像地图上画的,D010是一条沿黑海而修的公路。它的精华段,从Sinop到Amasra,全长只有321公里。开车的话,6个小时就能走完。

然而,Lonely Planet说:这条路没有直达的公共交通,只能在沿途各城镇不断换车。而城镇间来往的班车数量十分少,时间也不确定。想全靠公共交通,在1天甚至2天内走完全程,几乎不可能。

那就来接受这个挑战吧!

Contents

【第一天】Sinop,第一次被采访

这条路的东端,是海滨城市Sinop。我的计划是在这里停留一天游玩,顺便打听去下一座城市的路线。于是一大清早,刚下过夜大巴,我便开始找当天的住处。

通常我都会提前在网上订好未来几天的住宿。只是这座Sinop,实在没有便宜的网上房源。最便宜的,也要人民币200多——而那时我每天的住宿预算,是不超过100块。只好来这里一家家碰运气了。

背着全部行李,把不大的市中心每家酒店都问了一圈。可问到的价格,不过是跟网上差不多而已。

img

在停满了小艇的海边,我遇到了一个挎着单反的大叔。典型的土耳其人相貌,却说着在这种小城难得听到的流利英语:

“你是来旅游的吗?”他问我。

“是啊!”

“打哪儿来的?”

“中国!”

到目前为止,整段对话都平淡无奇。我旅行的时候,最多一天能遇到10次类似的对话。

可他接下来的话,却让我吓了一跳:

“我是城里报社的记者,能采访你吗?”

采访我……只因为我是个,来自中国的,游客??

心中不由浮现出了一个词:“外宾”。

大概改革开放初期,最早吃螃蟹,来中国旅游的那批西方游客,享受的待遇就是如此吧!

clip_image067

然而那时的我,满脑子想的,全是当晚会不会露宿街头

“我很愿意接受采访。只是,您能帮我找个今晚的住处吗?要便宜的,最好50以下那种!”

50指的是土耳其里拉。按当时的汇率,大概相当于人民币90块。

他笑了:“No Problem!”

“这样,你一小时以后到我的报社,在XX路XX号。采访完你,我就带你去个便宜的住处,我朋友开的。”

果然,最便宜的住处,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!

报社办公室并不大,感觉员工也就5、6个。毕竟这整座“城市”,也不过才3万多人而已。

令人疑惑的是,他采访我的问题,还是那老几样:哪来的,出来多久了,之前去了哪,喜欢我们这里吗?

原来这都能上当地的新闻啊!

这跟我无关。我只关心,他真能给我变出来个便宜的住处吗

他没有食言。三拐两拐,他和另一位女同事,就把我带离了市中心的游客区。

img

5分钟后,他已经站在一座看起来十分“接地气”的小旅馆门口,帮我跟店主砍价了!

很显然,这种旅店的店主,并不会讲英语。

img

原价50里拉(人民币90块),在他的帮助下,成功变成40里拉(人民币75块)。

房间是这样的,典型的招待所样貌。

意外的是,虽然简陋,却十分干净,跟国内类似档次的招待所,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

75块,对于酒店随便都要200多的这里,毫无疑问的超值:

img

Sinop是一座伸入海中的细长半岛。走到陆地的尽头的山上,你得到的,是350°全海景:

img

记者大叔说,会帮我联系到第二天去下一座城市的车。

那就拭目以待吧!


【第二天】Sinop-Turkeli,第二次被采访

一早起来,旅店的老板就示意我:今天的报纸来了!

我一看,嗬!我的大头照,用几乎半版的形式,出现在当天报纸的【头版】上!

(遗憾的是,我翻遍了照片存档,也没找到那张报纸的照片。大概当时是用手机拍的,就用当时在报社拍的前一天报纸来凑数吧)

img

这……真是,倍儿有面子啊!赶紧去报社,跟大叔道喜,啊不,道谢去!

到了报社,记者大叔不仅帮我打听好了班车的时刻,还说要开车送我去城外的车站。

更没想到的是,他居然还帮我联系好了下一座城市的报社同行。说等我到了那儿,对方就会负责安排我在那的一切!

我没听错吧?

原来,当“外宾”是这么爽啊!

离开车还有几个小时,他推荐我去旁边的监狱旧址逛逛:

img

好阴森:

img

不过竟看到了中国制造:

img

在车站送别我的记者大叔:

img

你猜他在做什么?

居然是在Facebook上开直播!

我瞅了一眼他的屏幕。这个只有3万人的小城,竟然有上百人在线观看他的直播。

于是,我的一举一动,就都随着他的手机,成了当天Sinop的“直播头条”。

等到了下一座城市(或者说小镇)Turkeli,当地的报社记者兄弟,已经在站口等我了:

img

他把我带到了他的办公室,一座比Sinop还要小的报社——我目测,员工最多只有3个人。

img

这时候我才发现,他竟然除了刚刚打招呼的Hello,一句英文也不会说!

(这在中国完全是不可想象的。毕竟能当记者,至少是大学学历。就算只有高考英语水平,也能蹦几个单词出来不是么)

幸好,有万能的谷歌翻译软件,让我们之间能基本无障碍沟通。

跟他的报纸合影:

img

报社保存完好的老印刷机:

img

标牌上刻着1960年德国制造的字样:

img

接着,又是一通采访。靠翻译软件,很多细节都说不清。我灵机一动,掏出了包里的Sinop报纸——您就照着这个写吧!

他看看报纸,一脸满意地点点头,就算结束了采访——他的内心OS大概是:下期报纸终于有内容啦!

谁知,他又提出了一个让我瞠目结舌的请求:

他怀孕的妻子,听说来了个中国人,(即使挺着大肚子)也想要来见见我!

那一刻,我感觉我不是“外宾”,而是“国宝”了。只有大熊猫才能得到这样的“礼遇”吧。

在接他妻子来之前,他说要开车带我去逛逛。

我终于得以第一次不是以搭公共交通的方式,来到了传说中风景如画的D010黑海公路:

img

其实刚刚在来的路上,我已领略了D010的壮美景色。却因为坐在班车上,没法随意停车牌照,还一直在后悔没有租辆车自驾。

不好意思耽误他太多时间。但路边的很多地点,仔细拍拍,都绝对可以成为一张风光大片:

img
img
img

他又带我到路边一家烙饼店,说要请我吃当地特色:

img

说是“当地特色”,我却觉得,这烙饼,从外观到口味,都充满了“中国特色”!

如果这店开在中国,大概会叫“东北大饼”之类的吧:

img

回报社,见过他身怀六甲的妻子后。他说帮我联系到了当地的“教师疗养院”,作为我今晚的住处。而那里,平时是仅供各地教师来疗养的

外观看,是一座毫不起眼的小楼:

img

内部却有十分不错的装修:

img

整栋大楼就建在海边,推开窗,就是无敌全海景:

img

疗养院的院长,和他奉上的茶水。在土耳其,见人奉茶的习俗,比中国还要普遍。

img

记者兄弟连连向我道歉,说应该请我去他家里住的。只是因为他老婆怀孕快要生了,所以实在不方便。说着,他竟然要帮我付掉当晚的房费

我连忙阻止他,实在没有这个道理呀!更何况,那晚的费用,毫无疑问也是他帮我争取来的“内部价”——甚至不到100块,在这片昂贵的海滨地区简直难以想象!

房间内部:

img

房间窗外,同样是全海景:

img

【第三天】Turkeli-Inebolu,沉醉在山海间的绝美城市

一早登上前往下座城市Inebolu的车。

司机见我挎着相机,特地把副驾驶的“黄金观景位”留给了我:

img

于是,这一路上,我也得以抓下不少美景:

img

整条D010公路,都如这般,沿山而修,沿海而行:

img

到了Inebolu,其实还不到中午。可一打听,去往下一座城市Cide的班车,是每天上午发出。

这意味着我,必须至少再在这里住一晚上了。好消息是,据说那班车可以刚好接上Cide每天中午开往Amasra的班车。这意味着,第二天下午我就可以到达心心念念的Amasra了!

虽然这一天,没人“迎驾”了。但好在Inebolu是座不小的城市,我也得以轻松找到了相对便宜的酒店。虽然还是远超100块,却也没到200块。

接下来的整个下午,我终于有了可以随意在城里闲逛的机会。

这是一座混合了土耳其和欧洲建筑特色的城市。不大,却极为干净、整齐:

img

让我没想到的是,即便是这么一座无名小城,竟然也可以美得让人心醉。

每一次回头,都像是遇见了一幅电脑壁纸:

img

在爬上了城市的后山后,这种感觉尤甚:

img

用八个字形容,就是“红瓦绿树、碧海蓝天”。没错,说的就是我的家乡青岛 。

我从未见过,和青岛老城如此相像的地方:

img

要找出点区别,那就是这里的猫更多,也更可爱:

img

一如土耳其的每个角落:

img

这里的美景,无疑让我更加期待起接下来的Amasra。


【第四天】Inebolu-Cide-Amasra,穿过峭壁,完成“朝圣”

中午,顺利到达下一个目的地Cide。一打听,果然当天就有开往Amasra的车,只要再等2个小时就行了!

这也让我有了两小时的闲逛时间。

清真寺,通常都是土耳其一座城市的中心,旁边提供了吃喝玩乐一条龙服务。地位大概跟中国的“城隍庙”差不多吧:

img

跟中国相差无几的菜市场:

img

从旁边的小山顶,远眺黑海与群山:

img
img
img

然而,接下来前往Amasra的路,却比我想得还要漫长。坐在车里,眼见夕阳西下,却除了心里的干着急,没有一点其它办法。

那是一个天朗气清的大晴天。错过了今天,不知道下一个晴天会是何时。而Amasra最佳的拍照时间,是日落前后的一小时。

难道花了整整4天时间,却要因此而错过Amasra的日落吗?

车终于停了,却不是在Amasra,而是在前往Amasra的岔路口。司机说,还需要换小巴车,才能走完最后的几公里,最终到达Amasra。

幸好,没过太久,我就等到了小巴车。

到达Amasra时,夕阳映照下的古城,已经显出了迷人的金色:

img

顾不得在此停留欣赏,我必须赶紧去到那张照片的机位。

尽管那里就在我背后的山上,却需要绕一个大圈才能到达。

幸好提前做好了攻略。没啥说的,把包扔给停车场管理员,三步并作两步,向山上冲去。

沿途经过一座居民区:

img

转向山上的路:

img

穿过杂乱的草丛:

img

来到一处像是拍照点的地方:

img

回头一看,真正的拍照点,竟是在旁边的峭壁上!

img

来一张峭壁的特写——左边的尽头,应该就是拍照点了:

img

等到真的接近这座峭壁,我却吓出一身冷汗。

一条极窄的小道,右侧是茂密的植被,左侧就是(至少有十几层楼高的)峭壁,掉下去绝无生还可能。

两者间供人行走的最窄距离,甚至不到30厘米!

img

我的妈呀。

然而,此行“朝圣”的目的地,让人痴狂的美景,就在20米之外,唾手可得了!

倒吸一口凉气,毅然地走了过去。谢天谢地,平安无事。

路的尽头,是座小平台。竟被人摆上了一套桌椅,真是情怀:

img

无心享受,急忙转头望向海的一侧。眼前的夕阳,正是最美的一刻:

img

没错,就是这里了!!

img

这一刻的美,没法用任何语言来形容。

取景器无论取到哪一个角度,都是一幅现成的壁纸:

img

于是,我在这里,一边沉醉在这美景之中,一边安静地等待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那一刻:

img

于是,便有了这张“比看到的照片还美的照片”:

img

回去的路,因为天色已黑,所以更加惊险。然而也许是因为天黑看不见,也许是因为已经走过一次了,所以倒没那么害怕了:

img

Amasra的特色是鱼肉三明治——用平时夹土耳其烤肉的面包,夹上刚煎出的新鲜海鱼:

img
img

这大概是经历惊心动魄,却最终心满意足的一天后,最好的犒赏了。


【第五天】意外的收获

我没有猜错,接下来果然是阴沉的一天。也让这里一切的景色,都跟前一天,相差了不止一个层次。

img

这大概就是Amasra在不同游客心中印象相差极大的原因吧——不同的日子来,在不同的位置看,真的感受会不一样。

你以为这个故事,也该到此结束了吗?

并没有!

开心地跟Sinop记者大叔发信息说,我终于拍到Amasra的夜景了。

没想到,他竟然主动来问我,之后要去卡帕吗?他有个朋友在卡帕多奇亚开营地,可以免费让我去住!

Sinop跟卡帕,相隔千里。我真的没想到,他能帮我把卡帕的住宿都解决了!

没错,就是哪个以热气球闻名的“土耳其头牌景点”,卡帕多奇亚。

这些绝美的照片,都是在他朋友的营地拍到的:

img
img
img
img

跟营地主人的合影。我胸前的“奖牌”,手里的明信片,全都是他送的纪念品:

img

【后记】

在那之后不久,我就彻底练会了开车,开始自驾旅行。因而像文中这样,因为没有公共交通而被迫滞留的故事,再也没有遇到过了。

到今天为止,我开着1万多块买来的车,已经自驾穿越了4大洲、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我曾无数次感念自驾旅行的好,比如效率高,速度快,哪都能去,一切尽在掌握之中。

可有时,放任地“听天由命”,让旅行“慢下来”,却一样会收获特别的美好体验,不是么?


本文修改版发表于《环球人文地理》杂志2021.03期。版权所有,请勿转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