伊斯坦布尔巷子里的小教堂,竟然是全球3亿东正教徒的精神中心?

土耳其,伊斯坦布尔,这个以清真寺闻名的地方,怎么都不像一座基督教城市。也许有人会说,蓝色清真寺旁边不是还有座“圣索菲亚大教堂”嘛?

没错。然而每位光临圣索菲亚大教堂的游客,都会读到这样的历史:

公元1453年,拜占庭帝国仅存的都城君士坦丁堡,被信仰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大军攻陷。一个曾经横跨亚欧非的辉煌帝国,随着“君士坦丁堡”这个响亮的名字一起灰飞烟灭,取而代之的是“伊斯坦布尔”的新名,与被硬生生加上四根宣礼塔,改建成清真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。

所以那曾经的一切都已经彻底消失了?

错!

所有游客都不知道的是,尽管圣索菲亚大教堂已不复以往,可教堂的“香火”却一直悄悄延续到今天。而地点,不是别处,竟然就在几公里以外!

这又是怎么回事呢?


Contents

说不清理还乱的基督教

我们都知道,今天的基督教有三大教派:

  • 罗马天主教,又叫公教会,是最大的一派,大家都很熟悉。住在“世界最小国”梵蒂冈的教宗(教皇),便是其中的最高领袖。
  • 新教,就是在中国被叫“基督教”的那个,由大小独立教会组成。他们之间谁也不服谁,自然也没有“最高领袖”之说。
  • 而剩下的一个:东正教,这个诞生于拜占庭帝国,当今整个中东欧地区都广泛信仰,拥有近3亿教徒的教派,便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了。

很多人一定先想到莫斯科红场上,如童话般美轮美奂的圣瓦西里主教座堂:

img
(图:Anton Zelenov/Wikipedia)

没错,俄罗斯的东正教会,是东正教的自治教会中规模最大的一个。领袖“罗斯正教会牧首”,确实也被认为是东正教里实权最大的一位。可就算是他,见了伊斯坦布尔这座小教堂的牧首,嗯,现在这位名叫巴尔多禄茂,还是得尊奉人家是全东正教最高领袖——就像英国首相见了女王那种感觉吧。

img
和奥观海同志亲切交谈中的巴尔多禄茂方丈,啊不,牧首(图:Pete Souza/Wikipedia)

甭管“东罗马帝国”和“君士坦丁堡”早就没有了,东正教在伊斯坦布尔,现在连门前三尺都管不了 ,可人家牧首还是用着那个无比震撼的名字:

尊荣的君士坦丁堡总主教,新罗马和普世牧首

这令人瞠目结舌的反差,真是太想让人去他的座堂一探究竟了。


小教堂里的大秘密

从伊斯坦布尔的中心,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随便搭上一辆开往Fener渡口的公交车,不堵车的话,10分钟以后你就会来到一座金角湾畔绿树掩映的小公园。

img

别费神在公园里找教堂了。看到马路对面的小卖部了吗?还有一座小清真寺的宣礼塔呢!

img

从这巷子进去,走20米,能看见一座有点古老的房子,门口还有个岗亭。

img

没错,就是他了。进去吧 ,不要票。

具体地址,可以参考这个地图:

别在房顶找十字架了,没有。也别找大批游客了,要不是碰上东正教徒组团来朝圣,你大概能遇见的游客也就2,3个吧。

img

什么,你说这个还没我家小区会所高的房子,就是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继承,东正教名义上的最高教堂?

Excuse me?

是的,这里就是全世界近3亿东正教徒的精神中心

让我们再看一眼人家天主教的精神中心,梵蒂冈的圣伯多禄大殿。

img

(图/Diliff@Wikipedia)

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……

就算你推门进去,也不会有太大惊喜。

img

传统风格装饰的门厅,尽管还算华丽,可在大小教堂里也绝算不上惊艳。

img

大殿,还没有很多大学的教室大,尽管被装饰得富丽堂皇,可还是难掩昏暗。

然而其中的藏品却是大有来头:

img

圣金口若望和圣额我略·纳齐安,两位基督教早期重要圣人的圣髑(遗骨盒)。它们曾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被掠夺至罗马,直到2004年才由教皇若望保禄二世归还,作为东西方教会重修于好的象征。

img
和教皇在一起的牧首先生(图:Nir Hason/Wikipedia)

看到这里,你一定会产生很多疑问:

既然拜占庭帝国已不在,土耳其人为什么会容许基督徒继续在这里呢?

既然这座教堂的地位如此重要,又为什么会如此简陋呢?

这得从奥斯曼帝国的政策说起了。伊斯兰教法里有“齐米(dhimmi)”的说法,翻译过来就是“被保护民”,它容许同样信奉一神教(如基督教、犹太教)的异教徒合法居住并受到保护。当然这种被保护也有代价,比如要缴纳穆斯林不需缴纳的税款,另外还有一条便是:宗教场所的高度不能高过对应的清真寺。

就这样,圣乔治座堂,和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的圣座,蜗居在这座曾经的小修道院,在奥斯曼帝国和清真寺宣礼塔的夹缝中生存了300多年。直到上世纪初,世俗的土耳其共和国成立,受到的限制才有所减少。

img

圣乔治门,教堂曾经的大门。1821年,曾经的牧首格里高利五世,被奥斯曼皇帝穆罕默德二世以“阻止希腊独立战争不力”为由绞死在这里,尸体在门楣上挂了三天三夜。自那时起,这扇门就再也没开启过。

img
画作中描述圣格里高利五世被绞死前的一刻

在圣乔治座堂看一场弥撒

和很多教堂只在周日弥撒不同,这里竟然每天下午3点都有弥撒(礼拜)。时长一小时,不仅可以免费参观,还能任意拍照、摄像(不影响他人即可)。

礼拜的过程很简单:

先由唱诗班在讲台(Kliros)唱诗:

img

旁边空着的位置就是属于牧首的。

然后神父持香炉绕场一周:

img

最后,神父会走进圣像屏风中打开的王门,向信众和唱诗班的神职人员讲经:

img

一切都庄严肃穆,仿佛还能看到拜占庭帝国昔日的荣光。

只是这上座率……

img

(顺便说,这是少数提供椅子,信徒可以坐着参加弥撒的东正教堂)

也难怪,现在伊斯坦布尔的基督徒只剩下不到2000人,而绝大多数游客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一个神秘的教堂存在。

伊斯坦布尔的基督教堂们

其实伊斯坦布尔藏着不少大小基督教堂,在圣乔治座堂旁边的街区里就有不少。

这其中最有意思的当属“蒙古玛丽教堂”。

蒙古人当然不信基督教,可这“蒙古玛丽”,说的却是拜占庭帝国的公主,远嫁蒙古大汗的玛利亚·帕列奥洛吉那。在大汗去世后她又回到了故乡,修建了这座教堂隐居于此,直至去世。

这里还有另一个名字:血腥教堂——因为这里曾是抵抗奥斯曼帝国入侵最激烈的地方。正因如此,这里也成了现在伊斯坦布尔唯一一座从未改为清真寺,一直保持开放的基督教堂。

连奥斯曼苏丹(皇帝)都没办法,只能发给许可允许他们存在:

img
(图:A. Fabbretti/Wikipedia)

没错,就是这个长得像乡村民宿的房子:

img
img

旁边雄伟得多的则是希腊神学院,是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土耳其最重要的基督教学府,直至今天:

img